不回家的春节,你是怎么度过的?

不回家的春节,你是怎么度过的?


周六在单位加班。午休去大学食堂吃饭。

刷饭卡时食堂大姐说:“瞅瞅这两天都没什么人了。你咋还不回家?”

我愣了一下说:“我上班。”

拿筷子的时候,我心想,我回答的也是驴唇不对马嘴。又一想,我不是每天都回家吗?

哦,她指的应该是有父母所在的家。

我家就我一个人。虽然我爸妈家和我家相距几公里,但是我对他们的拜访已经简化到十一、生日、年三十以及大年初一。

去年大年初一下午,我爸接到电话,我叔叔要来串门。我妈把我叫过去问:“他问那谁(前夫)怎么不在,怎么说?”我心一沉:“怎么,我给你们丢脸了?”

我爸赶紧走过来:“你妈没有那个意思。”我拿起外套,踩上鞋就往外走:“那我先走了,免得人问。”

街上装饰着大红灯笼,几米一排,挂在蓝色的天空下。街上的人左手右手拎着花花绿绿的包装,到处都热热闹闹的。

我没有过过别人眼中的春节。

我家孩子少,从小到大,每年大年三十只有我一个人在奶奶家。我不理解什么叫春节,我只知道这一天大街上没有小朋友出来玩。我去别人家玩不回家,奶奶会沉着脸把我叫回去,说这成什么样子。

三十下午,爷爷会熬糨糊,在大门玻璃上贴一个福字,并问我这个福字有什么不一样。第一年我绞尽脑汁:“贴倒了!”第二年、第三年,他都会特地把我叫到门口,问我同样的问题。

我搞不懂他是不是在逗我玩,但看到他眼睛亮晶晶地站在旁边注视着我,我还是耐着性子说:“贴倒了!”他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,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:“好,好,到了!”

至少透过这几十年的岁月,我希望当时我是那样回答的。因为这几十年的岁月教给我一个道理:能平安过完一年就已经很难了,带着福气度过这一年,更难。

年夜饭什么的更是和我没什么关系,桌上顶多多一个菜。平时爷爷奶奶是不允许我在他们那里过夜的,但是一到这天晚上又不让我走。我哈欠连天等着我爸带我回家。第二天早晨还得起得很早,去他们那里吃饺子。

等手机和微信普及之后,我从朋友圈里看到原来每家的年夜饭有那么丰富,有一年我一气之下叫了一只烤鸭和炒菜。那时候我已经工作,过年的热闹程度随着老人年龄的增加、话语权的下降,已经简化到不能再简化了(除非春晚停播)。

我想到春节,想到大年三十,更多的是一种略带愤怒的感觉,如果它不是特别的一天,也衬不出我过得如此寂寞。

等岁数再大一些,假期太难得。春节在眼里就更是变成了一个超长假期,在家里过完大年三十,初一或者初二开始旅游。在别人生活厌了的地方找一点热闹。

毕竟家也可以是个空间概念。有我在的地方,就是家。

责任编辑:梅不谈